“沒有規矩,不成方圓。”家規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。一個好的家規家訓能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道德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,孩子能否成才,能否成人,家規、家訓起著引導作用。
一個旅居日本的華人媽媽給孩子定下的10條家規,非常受用,今天推薦給各位父母,值得借鑒。
1
必須對見到的人先打招呼,受到別人任何恩惠和幫助必須口頭或者書面表示感謝,做了給別人添麻煩的事情一定要當場道歉。
培養一個有禮貌的孩子,就是從簡單的問候、感謝、道歉開始。雖然很多內向的小朋友對于“打招呼”可能會有點羞澀,但是經過父母耐心引導,每一個孩子都可以非常有禮貌。
2
公共場合(除了可以放開玩兒的地方以外)說話音量控制在不讓第三個人聽到。
自由活潑是孩子的天性,但如果能適時地引導孩子理解和遵守社交禮儀和規則,是孩子的福氣。
3
不愿意告訴爸爸的事情,你可以只告訴媽媽;不愿意告訴媽媽的事情,你可以只告訴爸爸。但是不能對兩者都不說。
好的親子關系,最忌諱的就是不信任,不再信任大人的孩子,父母是很難幫到他的。
所以我們不僅要對孩子說:“什么事都可以和爸爸媽媽講”,也要努力地去重視孩子的感受,少評價、少說教、少指責,讓孩子毫無顧忌地訴說她的煩惱。相信孩子,孩子才會相信你。
4
不許撒謊騙人,否則你會失去朋友、家人最寶貴的信任,讓你后悔一生。
孩子撒謊,一定是有原因。知道原因可能比知道怎么做更重要。這些原因其實是在提示我們反思,反思我們對孩子說了真話的態度和做法。
所以想讓孩子誠實,父母要懂得容忍孩子犯錯,創造一個“可以誠實”的家庭環境,讓孩子提前知道說實話不會受到懲罰和責罵,說實話是安全的。
5
如果不能避免打架,不許用工具和牙,也不許戳眼睛,除此以外可以狠狠的打,而媽媽則希望你能打贏。當遇到欺凌時,只會禮貌謙讓的孩子,會成為固定的受氣包。
遇到欺凌時(惡意,力量懸殊),一定教會孩子反抗,勇敢說“不”,只不過還手時,要有講究、有原則,要告訴孩子,不能傷到別人什么地方,鼓勵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。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,表達自己,不做受氣包,也不做施暴者。
6
掉在地上的硬幣可以揀起來拿回家積攢起來,但是錢包卻不能據為己有,拾金不昧是最寶貴的品質之一。
現在撿到硬幣交到警察叔叔手里,實踐起來可能不太現實了,但無論如何,重要的是教孩子守住底線,不拿人家的錢包,撿到貴重物品要還給失主,這是原則。
7
別人真誠款待你吃東西,如果你不喜歡的話可以說“我吃飽了”,但是絕對不能說“很難吃”。
“與人善言,暖于布帛,傷人之言,深于矛戟。”人與人之間相處,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好好說話,這也是情商高的表現。
真正的情商高,不是多說好話,不是虛偽,而是溫暖,是感同身受。即使你的感受是真的,你也不能自顧自表達自己的情緒,也不可以肆無忌憚地用鋒利的言語中傷他人。
8
任何食物都曾是有生命的,絕對不能想吃就吃,想扔就扔。
日本人吃飯之前,所有的人都會雙手合十,說我要開動了,既表示感謝大自然的饋贈,又表示對做飯人的謝意。在我們生活中,讓孩子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享受每一頓飯,也是有必要的。浪費可恥,要珍惜糧食。
9
用不著刻意和別人比較,就像名字、長相各不相同一樣,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世界才這樣豐富和有趣,人生才這樣多彩。
當孩子關注別人的評價之后,說明他已經從自我為中心的階段逐漸發展出站在別人角度看問題了。但是由于孩子的思維能力有限,缺乏分析和判斷對錯的能力,所以他們往往以他人的標準評判自己的行為。因此,要逐漸引導孩子讓他們知道,人最重要的是自我評價,只有認可了自我價值,誠懇地接受我們本來的樣子,才能不活在別人的眼光下。
10
當感覺到危險和有必要的時候,任何規矩都不用遵守,因為生命比什么都重要,在獨自遇到壞人和遭遇危險的時候,能夠保護你自己的人,就只有你自己。
我們教給孩子那么多的規矩規則,前提是在安全的場景之中。
但是當遇到極端危險的時候,一定要告訴孩子們,可以撒謊,可以無視對方,大聲地喊叫,盡管打翻貨架上的商品。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保護自己。
我們每個小家庭可能都有自己的家訓、家規、家風,這些規矩影響著家庭里面的每一個人,規范著我們的行為,讓我們的孩子做到有教養,寬容,自尊,自愛,自立,有責任心,有生存意識,擁有樸素簡單的快樂。
來源:國際學校網本頁網址:http://www.lytymm.com/200926.html